我在青商学堂遇见你

青商学堂
同学风采
莘莘学子,济济一堂。
美丽的中山大学校园,让我流连忘返。
一年的课堂学习让我遇见志同道合的你,还有更加美好的自己。
点点滴滴的经历,这是我们的故事,谨以此篇,献给曾经努力学习的我们,和即将走入中大青商学堂的你。

青商1班 谢嘉辉
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我算是中大EDP青商班的缔造者之一,从一开始卢教授有这个idea后与我讨论,再举办试听课吸引粉丝,到后来借助我身边的朋友网络组成了第一批班底学员,整个过程我全程参与其中,一来是基于对中山大学特别是岭南学院的信任,二来是有感于现时社会各种青年管理者、青年商人系统学习商科课程的必要性。
所以设立了青商总裁班,当时的想法就是,通过设计针对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青年人的课程以及课余活动,区别于一般的总裁班,能让年轻学员既不需要受制于MBA或者EMBA的门槛,又可以和年纪相近的人走在一起擦出火花。
如今眨眼快4年了,还记得一开始入学时其他班级学员对我们的好奇目光,再到年度晚会时我们自编的舞蹈一炮而红,我们的成绩别人都看在眼里,我们是中大EDP中心的宠儿,一举一动特别受别人注意。而在一年学习过程中,不单学习了知识,更重要是通过大家相互相处了解,很多同学也找到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能难可贵。
我对青商班学员的寄语很简单:大家通过学习,要培养独立的思想,读懂书本的同时,更要读懂社会。

青商2班 刘宁
广东容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我从十五年前离开校园来到广东,今天回到岭南学院仿佛一次轮回。
我们的同学有企业的传承者、成长者、创新者和管理者。传承者要面对荣耀与困惑;成长者要面对机遇与挑战;创新者要面对引导与跟随的抉择;管理者要面对战略与经营的平衡。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全局,又要考量细节。我们最担心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所以我们选择重归校园,再次选择学习,选择反映我们的思维模式,影响我们面对管理决策时的基本动作,并培育新思维模型更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次选择学习,就是一种选择自慢的过程,放弃固有的聪明,理性的从零开始、归零心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同时我们还要由经营企业去衍生思考“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进一步探讨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人生需要一份梦想,虽有万里之遥,近一分便是幸福。

青商2班 陈瑞鑫
香港皇朝家私集团 电商部总经理
时光荏苒,提笔写这段感悟时,在中大青商学习的时光,每个熟悉而亲切的笑容,每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处留下我们足迹的地方,都从我的脑海深处浮出,历历在目。有回忆更有留恋,有激动更有自豪,我们充满自信,勇往向前。
白云山高,珠江水长;伟人手创,遗泽余芳。中山大学秉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价值观和“追求卓越、超越平庸”的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将指引我前行,感恩在中大学习过程中经历的一切,这将是我人生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珍贵回忆。
值此建国70周年之际,祝愿中大基业长青,桃李满天下。

青商3班 池俊业
汇昇健康医疗管理(广州)有限公司 创始人
加入青商班,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中重新梳理了管理的思绪,学习战略的制定、团队的打造,还有企业管理者所必须懂得的法律、营销、财务、税务、创新、谈判、管理心理、领导力等内容,虽然辛苦,但却值得!
尤其是认识了一班欢乐与共的同学们,我们一起筹备晚会、组织游学、篮球比赛、企业参访……美好的画面如在昨天,虽然我们结业了,但是相信我们的友谊永存!

青商3班 陈漪婷
广州比恩文化策划活动有限公司 创始人
青商学堂总裁班量身定做,邀请各大专家、教授,精心安排课程,学习拥有仁爱、智慧、胸怀、能量的总裁之德。
总是希望自己能做的更好,不论是从自身修养还是个人成就,不论是对待朋友还是对待恋人,不论是对待学习还是对待工作,不论是对待家庭还是对待社会,我想,这就是中大给我的终身礼物吧!
最大收获是认识一群有个性、有颜值、有理想又有爱心的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闹,一起做公益,甚至一起湿了眼眶,大家一起创造了许多美好而有趣、有意义的回忆,让我们继续保有理想和爱心,不断充电,共同前行,把青商的爱传递下去。
青商无毕业,感恩遇见你,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青商3班 罗绮文
广州市鲁班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在中大青商的学习旅程,让我有机会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在每一个重要的阶段,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宝贵机会,审视自己的初心,梳理自己的目标,挖掘自己未知的潜能。
我们除了学习商业、管理、营销、财税、等专业知识,也一起筹备、参与了岭南舞台、运动比赛、企业参访、游学等活动,建立了美好的同窗友谊。
虽然我们毕业了,但学习不会停止,友谊不曾结束,愿岭南学院的同窗好友们,事业、生活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我们情谊永续!

青商4班 吕志明
佛山市汉纬新材料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有着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有着祖国推翻帝制后,追求自由民主,追求知识力量,从而立足广大人群众,立足中国,走向世界,芳泽后世的优秀传统和风骨。这里有着孙中山先生的遗训,过百年的建筑与树木,一代代中大人的奉献,得天独厚的环境不断启发着我们。这与当代青年在祖辈父辈的基础上创业,创新,走向世界,对话世界,领先世界,的时代背景,遥相呼应。
很多的思想,往往受环境的熏陶而萌发、繁荣,这所学府带来的氛围,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与百年前的先辈们一样,我也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的知识,希望带回来祖国,为自己的企业带来新的思路,为祖国付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英国深造后,虽然攻读的是金融管理,但我发觉我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企业税务,人力资源,博弈在中国文化的应用,大湾区建设,等等,以及最重要的,“接地气”。
学海无涯,对一个人来说,多少的知识都不会觉得满足。
在这里,除了知识,我收获了同学们的友谊。有幸当上班长,我就决定把这一年的时间奉献给班集体。我们这些同学,跟以前人生路上的都不同。大家不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也不是因为高考的志愿,更不为海外深造,这是出于人生阶段的精进,对知识的渴求,对志同道合人士交流的渴求,尤为珍贵。
我们在这里相遇,从陌生到朋友,到无话不谈,到一起合作共事,一切,都是基于真正的内心的驱动,这恰恰是最佳的求学状态。
岭南学院EDP中心旗下,青商4期总裁班,经历了一系列的课程和活动,我们在四季酒店举行开学迎新,邀请往期的学长学姐,邀请学院的领导,进行高规格的交流,同学们都上台上表演,台下我们进行酒会交流;一系列的体育比赛,促进了同学们与校友们的互动;我们同学们还经常组织游玩,聚餐,家访,每一次聚会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收获。这些,在更早的学生时期,未成年的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往后还可能要一起创业,一起团结下去,我们会互相支持,处理企业实际的问题…这样的关系,比在商会里更加紧密,全方位的了解,这是最好的沟通交流方式。
绚丽多彩,获益良多,这是我对青商文化的体会和理解。
在此我不但要更努力把下半学期做好,更邀请未来的学弟学妹们,加入青商的行列,在这里,有不同的学习体验,收获毕生的好友,在安全和保障的环境下,迈出人生进阶的重要一步。

青商4班 邓卓华
广州市汇雅家具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我来自89年的寒冬,
母亲告诉我那时我来得有些仓促,
兴许是想急切地看到这个世界吧。
人生走了小前半,该记住的有很多,
且写一二方便日后回忆。
我想把你记住,那个不完美但完整的童年。
在途中我稀里糊涂地迷上了画画。
那个在班主任眼中只会涂画语数英课本的
中二少年,竟然会为此无聊技能奋斗终生。
我想把你记住,那段为我未来奋斗的大学岁月。
广美之于我的确是如同再造,
不仅教会我如何创造美、欣赏美,
还让我懂得一个设计师处在当下的那份
职责与重担。
而最后,想把你记住,中大。
也许之前对自己的存在仍感觉茫然,
直到我重回校园的这段时光。
记得第一天午休,我趁着闲暇
从黄铭衍堂踱步至南门。
这里的人们有的结群讨论,有的独自思索,
这里有温暖的草地,
还有那至今仍道不出名字的久远建筑。
眼前的一切是那么自然,唤醒了我心里那份
纯粹的求知初心。
第一堂课是萧瑞麟教授的脉络课程。
从萧教授的谈吐中,我看到了自信与笃定,
方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自此,我就像一块饥渴海绵,
每时都想浸泡在中大赐予我的这片海洋。
还有值得难忘的是青商班的同学。
这是跨越了年龄,不分行业的同学会,
所有人都乐于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记得永爝说过,
对于未来,最好的机会永远是现在。
我仿佛又重新给自己画了新的起点,
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也许这段历程是短暂且仓促的,
但是中大岭院给我的一切将使我受用一生。
感谢你,中大!

青商4班 黄梓淇
广东宾翰投资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还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青商班的课堂时,深深的感觉到这个课堂是那么的神圣,那么博大精深。
在这半年的学习中,青商班为我们构筑了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提升了理论、思维和战略管理能力。让我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除此之外,还收获了与同学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从拓展训练到岭南舞台,再到后来的合唱比赛,每一次经历都让我们彼此之间默契升级,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彼此的心。
在此真的非常感恩青商班每一位老师和同学。
认识你们真好。

青商4班 杨美静
正迅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网销部负责人
回顾这段时间在中大进修学习,既开心又充实,不知不觉已眨眼间已过半年,这是一个让自己重返校园的很好的契机,中大岭院的课程采用系统化、精细化以及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其中有一部分的课程直接采用了MBA的主题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让同学们深深地感受到跨界学习的乐趣以及魅力所在。
中大岭院的校园生活,让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满满的同学情。户外拓展,让同学在高强度的训练下,发掘自我潜力;岭南论语,让同学在轻松的环境下,相互认识和交流;企业参访,让同学在实地考察中,初探企业经营的奥秘。
以上充实的校园活动,必须感谢班主任和班导师的真诚付出和同学们的精心策划,受益匪浅。希望大家可以寓教于乐,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团队管理以及公司管理中,这样不仅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更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行业的变革以及社会的进步带来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