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观点18 | 郭凯明:重视延迟退休对增长的不利影响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我院郭凯明副教授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余靖雯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龚六堂教授合作的论文《退休年龄、隔代抚养与经济增长》于2021年3月在经济学中文顶级期刊《经济学(季刊)》发表。

 

《经济学(季刊)》2021年第21卷第2期

       随着中国长期保持低生育率和高预期寿命,老龄化程度正不断加深,这给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政策选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直观上讲,延迟退休年龄提高了老年人的劳动供给,缓解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趋势,应当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但是中国家庭普遍具有隔代抚养文化,即年老人帮助家庭抚养孙辈,从而降低了年轻人养育子女的时间成本。本文由此提出,延迟退休年龄会挤出年老人的隔代抚养时间,对人力资本产生两个方向相反的影响:一方面提高了年轻人生育机会成本,导致年轻人降低生育率,转为增加子女的教育投入,从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另一方面降低了年轻人劳动供给时间,年轻人更慢积累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从而阻碍人力资本积累。在这两种渠道作用下,存在使经济增长最快的最优退休年龄:即在退休年龄较低时,延迟退休年龄将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即使人口增长放缓仍能提高经济增长率;但在退休年龄较高时,延迟退休年龄将阻碍人力资本积累,降低人口和经济增长率。

       本文研究结论也为中国政府更全面评估延迟退休年龄的经济影响提供了参考。一方面,中国当前退休年龄相对较低,且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此时延迟退休年龄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这意味着延迟退休年龄不但直接提高了年老人的劳动供给时间,而且间接促进了劳动力质量和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有利于缓解老龄化加深对社会保障资金平衡和经济稳定增长造成的负向影响,这一政策本身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另一方面,延迟退休年龄的负面影响更应当得到重视,在这一政策推行的同时其他相关政策也有必要相应调整。延迟退休年龄通过挤出年老人的隔代抚养时间,提高了年轻人的生育成本,降低了年轻人的劳动供给时间和生育率,这不但部分抵消了年老人劳动供给时间延长对劳动力数量的正向影响,而且本身也不利于年轻人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工作技能,对劳动力质量提高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同时,政府应当结合放宽生育限制、延长男女产假时间、提高生育补贴、发展家政服务业等相关激励政策,缓解这一政策对人口生育率和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