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毕业季 | 最杰出本科毕业生钟子健:于岭南,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纪念黄华名誉主席-最杰出本科毕业生奖”

       为纪念董事会黄华前名誉主席为岭南学院教育事业创办和发展所做之杰出贡献,自2013年起,学院董事会特设立“纪念黄华名誉主席-最杰出本科毕业生奖”。今年该奖项由17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钟子健同学获得。

 

个人简介

       钟子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2017级本科生,金融学专业排名第四,平均绩点4.2/5.0,连续三年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并获得蔡辉甫先生纪念奖学金、宏信奖学金、广发证券企业奖学金等荣誉。保研申请中获得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学直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直博等预录取资格,将赴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攻读金融学博士。

 

 

初识岭南,初入康乐园

       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和自身喜爱钻研数字变化规律(更严谨地说,应是“金融时间序列”)的缘故,从中学以来,我一直对金融有着极大的兴趣。出于对前沿知识的好奇和需要,我在高中给自己定下的专业志愿目标是金融学。

       惭愧的是,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对同处羊城的岭南学院几乎一无所知。仿佛命中注定般,在高考前的三个月,我因自主招生与岭南匆匆相识,又因自主招生成为一名岭南学子。凭借着高中数学联赛的省一等奖和优异的面试表现,我获得了中山大学自主招生的资格,被录取至岭南学院的经济学类专业。

 

 

       初入康乐园,我开始尽可能地尝试和探索。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以及中学时代没有参加社团活动的缺憾,我在社团招新季中报名加入了四个社团。在大学一年级,得益于学院注重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氛围,我能够在学习之余兼顾多项学生工作。我曾担任由岭南学院学生会承办的、毕马威企业案例分析大赛的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活动策划书及比赛现场执行策划;也曾在中山大学Maxcell资源在线协会,组织举办Maxcell资源在线协会广告创意大赛、“橙名夜”晚会等活动。

       与此同时,我也清楚知道,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为了保证课余工作不影响学业,我尽可能地花更多的时间在图书馆补足专业课上的知识漏洞。大一上学期,我在高等数学课程上取得了满绩,各专业课总成绩位于经济学类的第四名。如果没有在初入学时的刻苦学习,可能我就无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也就无法进一步走向自己喜爱的科研道路。

 

启蒙者、引路人

       岭南学院有诸多深耕科研、关心学生发展的老师们,他们是学生们在科研道路上最好的启蒙者与引路人。在这其中,我最想感谢的是徐现祥老师和林建浩老师。

       我是一个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能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满足感。因此,早在本科一年级,我就积极报名助研岗位,开始参与科研工作。

       徐现祥老师是我在科研中的启蒙者。我很感激徐老师对我的信任,使我能够在本科低年级就成为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的研究助理,从问卷设计、现场调研、报告撰写等环节完整地参与政策研究的全过程,并作为第一执笔人,撰写河南省的营商环境报告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政务环境报告(报告分别被收录于《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19)》、《中国政务环境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徐老师对学生关心鼓励的态度使我更有信心、更坚定地走向了学术的道路。

 

 

 

       林建浩老师是我在学术研究中的引路人。大二下学期开始,我有幸成为了林老师的宏观经济金融研讨小组的组员。在研讨小组中,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宏观经济的前沿学术论文,第一次学习了资产定价的教科书,撰写了第一篇学术论文,第一次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学术会议。林老师对学术论文的要求严格,从研究设计、实证模型、论文写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带着我逐字逐句地修改论文。这不仅让我的论文愈发完善,更让我学习到了如何严谨治学、如何做有意义的学术研究。

 

作育英才、服务社会

       “作育英才、服务社会”是岭南学院的使命。我认为,服务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了解社会,因此我选择通过自己的双脚“实地丈量”中国经济社会状况。

       在徐现祥老师的商事制度改革调研团队中,我连续两年暑期担任全国调研队伍中云南省、甘肃省等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小组督导。面对纷至沓来的突发事件,我亲身体会到了微观调查数据的来之不易,从实践中学习到了书本中没有的、更贴近中国实际的经济现象。在第二年的回访中,我惊讶地发现部分地区的改革更有成效,办事群众反映工商登记注册的时间更短了、需要办理的证件减少了、办事大厅软硬件设施优化了。看见自己产出的政策报告能够实际提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其成就感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我还在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就经济社会问题开展田野调查。我曾参与学院每年举行的广东农村调研“三下乡”活动,深入经济较为落后的韶关乐昌市梅花镇,对农村医疗、留守老人进行实地考察,深度体验中国乡村生活,了解底层社会真实的生活状况。我也曾参加中山大学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赴广州市海珠区、花都区对居委会、物管公司、社区居民等社区治理主体进行现场访谈,调研基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情况。

 

 

 

一日岭南人、一生岭南人

       伍沾德学长曾以他对岭南无私奉献的行动,帮助和支持学院的复办,践行“一日岭南人、一生岭南人”的红灰精神。在伍沾德堂、叶葆定堂等院楼的课室内、礼堂里,岭南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岭南学子间不断传递。

       我曾作为学生校友协会的校友部部员、副会长,多次在岭南学院校友导师计划、岭南校友日等活动担任志愿者。在一年一度的校友日活动中,校友们从世界各地回到岭南,共同庆祝学院的周年庆。部分老校友即使腿脚不便,也积极到场参与活动,高声合唱院歌、Lingnan Will Shine等岭南歌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2017年的校友日中,一位老爷爷仔细端详会场悬挂的各级社旗,发现(一九)五六届的缺少后当即表示要向学院捐赠当年的社旗。

       我很幸运自己是一名岭南人,沐浴在“岭南一家亲”的氛围下。从院学生会的“菁菁学子大礼包之绩点高高”,再到科研小组里师兄们热心解答我在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为论文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我很感激学长学姐们的无私帮助。我于岭南还有着一众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大家的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下,相信我们都遇到了更好的自己。我也积极参与学院跨级互助活动,曾担任学院职业发展中心Peer Coach项目保研方向导师、职业发展课程嘉宾等,将这份互帮互助的团结精神传承下去。

 

 

 

       最后,愿岭南精神在代代传承中,同山岳存,与海天在。祝母校屹立,风波不摇,佳气承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