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前沿文献精读”第六期Workshop顺利举办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2022年7月4日,由岭南学院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教研室组织的第六期“国际经济前沿文献精读”Workshop在岭南堂顺利举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级硕士生陈钊泳同学为大家分享了“全球性企业”(Global Firms)一文。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李兵副教授主持,教研室主任鲁晓东教授、杭静助理教授、占超群助理教授及岭院本硕博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文章基于“多数国际贸易由少数全球性企业主导实现”这一前沿视角,发展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第一,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每一个决策(进口中间产品、出口)都是相互依存的;第二,国际贸易的参与决策放大了企业生产力差异对企业内生业绩的影响:生产率更高的企业将会更密集地参与世界经济,更多的企业通过进口采购来降低生产成本,并通过出口扩大其经营规模;第三,主导国际贸易的全球性企业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市场总量,从而产生战略市场力量,具体表现为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由于面临较低的需求弹性,对价格的加价将高于边际成本,对市场总量的影响因此更大。
图片
        给定每个特定市场的偏好以及垄断竞争市场假设,文章通过模型的构建详细阐述了一系列企业进入或退出行业、进行中间产品进口采购以及出口产品的决策过程。潜在的公司通过衡量进入成本来决定是否进入一个行业。从生产中获得负利润的企业将选择退出该行业。而那些使生产率高于“出口生产率界限”的活跃企业将会认为出口有利可图。随着多边贸易自由化,拥有高生产力的企业会通过出口来增加收入;生产力最高的非出口企业会发现出口会进一步增加利润,从而会提高出口企业的比例。而生产力最低的企业将会退出,只服务于国内市场的企业的收入则在萎缩。以上种种决策都将资源重新分配给高生产率企业,并通过行业构成的变化来提高总生产率。
        为了更好地支持上述理论的构建,文章还利用美国企业与贸易数据证实了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决策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补性。结果表明,更成功的企业将会出口更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到更多的市场,也会从更多进口来源国进口更多数量和种类的进口产品。
        会议研讨过程中与会师生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大家在分享与讨论中深受启发,收益颇丰。

本次分享的文章来源:

Bernard, Andrew B.; J. Bradford Jensen; Stephen J. Redding and Peter K. Schott. 2018. "Global Firm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56(2), 565-619.2022.

 


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教研室简介

        国际经济与区域经济教研室成立于2022年1月,致力于发展成为岭南学院经济学科特色方向,主要开展与国际经济、区域经济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并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对内开放前沿的地缘优势,积极服务社会,提供国家战略政策支持。
        教研室现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助理教授2人,博士后1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具有海外访学及进修经历。教研室成员的研究领域涵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国际投资、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数字经济等。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国家自科、教育部及省重点项目,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中文权威期刊,以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等英文顶级期刊,部分成员同时兼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决策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转型与经济开放研究所研究员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