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观点24︱郭凯明:重视延迟退休年龄与促进生育政策对家庭隔代抚养文化的影响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我院郭凯明副教授、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余靖雯教授、北京大学龚六堂教授合作的论文 《家庭隔代抚养文化、延迟退休年龄与劳动力供给》于2021年6月在经济学中文顶级期刊《经济研究》发表。

 

《经济研究》2021年第6期目录

 

中国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既会直接提高年老人的劳动时间,也会间接改变年轻人的预期,进而深刻影响年轻人的生育、教育、储蓄和劳动供给决策。本文提出评估这一政策效应须重视家庭隔代抚养文化的现实背景。

 

中国家庭隔代抚养文化显著提高了中国家庭生育率和女性劳动供给。如果孩子主要由祖辈抚养,那么家庭孩子的数量比其他类型家庭多0.228,生育率大约高16%;女性参与劳动的概率高11.5%左右,每周工作小时高9小时左右。延迟退休年龄后,预计家庭隔代抚养程度将下降,年轻人的劳动供给时间将减少;家庭小孩的平均隔代抚养时间将下降,平均生育时间成本将提高。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如果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较高,那么价格效应起到主导作用,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将由于生育成本更快上升而降低,反之则收入效应起到主导作用,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将由于收入更快上升而提高。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时间成本,延迟退休年龄提高了年轻人的生育时间成本,价格效应始终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孩子数量与质量的替代关系提高了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

 

我们提出四点政策参考。一是须以更全面视角评估延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包括提高年老人劳动供给的直接影响,也包括通过家庭隔代抚养渠道改变年轻人生育、教育和劳动供给决策的间接影响。二是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也应关注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冲击到家庭隔代抚养文化。三是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同时,人口政策和教育政策等公共政策须同时到位,与之配合,以缓解家庭隔代抚养程度下降对劳动力供给造成的负面影响。四是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对不同类型家庭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对于低收入家庭特别是相对贫困家庭,既应提升其社会保障水平,更应重视退休、养老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其家庭生育和教育成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