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院本科生苏俊元荣获“学史立志、知史爱国、明史担责”红色校史征文活动三等奖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党史、“四史”、校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增强使命担当,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充分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学校于2021年12月上旬开展了“学史立志、知史爱国、明史担责”红色校史征文活动。我院党委积极响应,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经过学院初审和学校评审,2020级本科生苏俊元同学的征文作品《纵览中华千年历史,立足中大世纪征程,开创祖国不朽未来》获得学生组三等奖,是本次获奖的三名学生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院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和学校党委部署,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贯穿始终。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党史专题学习,组织中心组学习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加强政治引领,组织主题征文、党史知识竞赛、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力有序地推进了各项工作,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

纵览中华千年历史  立足中大世纪征程  开创祖国不朽未来

本科生 苏俊元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王毅外长在回答日本记者“关于有人把当前中日关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对此你怎么看”的提问时,自信而从容地说:“……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王毅外长的回答沉稳而坚决,语气刚毅,掷地有声,充满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的自信是源于对自身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了解。今年是党史学习年,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在校党委的组织下,认真学习了 “四史”、校史。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百年党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的精彩华章,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辉煌历程。

        孙中山先生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惨痛的失败和挫折后,曾经痛心疾首地说过“中国人看起来四万万,但实际上是一盘散沙”。我们不禁要问,同样是这4万万人,为什么会推翻三座大山、打败日本侵略者、在世界东方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强国?这一切我们都能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历史和党的百年历史以及我们的“中大”校史中找到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时提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才能在中华大地上取得伟大的成功。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东欧、在苏联、在其他地区都没有成功?为什么在中国就能取得成功?换言之,“中国实践”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我只能站在我的思想高度,结合我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来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可爱而伟大的民族。也因此,古往今来才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甘愿为这个民族、为这块土地流血牺牲。从古至今,优秀的中华儿女才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优秀的中华儿女才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优秀的中华儿女才能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才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才锻造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才创造了灿烂多彩的中华文化。

        然而,当历史的长河流淌到1840年,当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的欧洲列强,为了向中华大地倾销其商品,从而攫取中国人的财富时,面对腐朽落后的清庭,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了对中华民族疯狂地压榨和掠夺。而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开始救亡图存的探索。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华民族几近一穷二白,中华民族到了灭亡的边缘。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共和。但是,中华大地四分五裂,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肆意妄为的局面仍旧没有改变,人民仍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发展到这就戛然而止的话,人们只会得出“中国人虽有四万万,但只是一盘散沙”的结论。

        就在此时,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组织吸收了中华民族最先进的分子,把建立一个新中国作为目标,教育、组织、带领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推翻了三座大山,打倒列强,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站起来!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中国人民在一片废墟之上,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一个屹立时代潮头的大国、强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富起来,强起来!在此,我不必过多的赘述已经众所周知的成就,我只想表达一点,同样是这片可爱的热土,同样是这群可爱的父老乡亲,却只有中国共产党,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究其根本,就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是真正同广大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也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发现并吸收中华民族中的先进分子,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向先进转化,从而带领全体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也就让我们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深刻的理论。

        纵观几千年的中华历史,结合百年中国共产党历史,我也真正明白了,作为一名青年学生,为什么要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热爱中国共产党?因为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具有无数优点的可亲可爱的中国人民,建设美丽、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

        2021年10月15日上午,李克强总理来到我们美丽的中山大学。总理在校训草坪一带对同学们说:“你们中山大学对广东、对全国都可以称为“南天一柱”……什么叫一柱呀?柱,站得住。因为‘南天一柱’不只是指学校,也不仅仅依靠那些名师大家,还要看我们这里出来的学生,看他们能不能把这一棵柱子垒起来,立起来……”

        在今年学校组织的学“四史”、学校史活动中,我也从中山大学的历代名人、校友、师长中学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我深刻体会到“中大”校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的不朽篇章,李克强总理“南天一柱”的中肯评语与殷切期许,正等待着我们去发扬,去开创!“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独行”,中大学子必将努力践行这10字校训,真正做到将“博学、审问、慎思”思想理论学习和“明辨、笃行”的躬身实践相结合,指引我辈今后为党、为国、为民的每一步奋斗历程!

        璀璨而绚丽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已经在世界文明史中熠熠生辉。然而,青年学子的责任是继往开来,创造更加不朽而伟大的未来。我们必将时刻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征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