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金融高管系列讲座⑤:证券投资研究介绍及未来职业发展
3月21日晚,广发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兼宏观策略部总经理武幼辉先生应邀做客我院金融高管系列讲座,给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证券投资研究介绍及未来职业发展”的分享。岭南学院金融学副教授戴芸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主持人戴芸副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武幼辉先生在买方研究行业的职业背景,并对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武幼辉先生介绍了他对证券投资研究的体会以及行业分析师的职业信息,启发同学们为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深刻的思考。
武幼辉先生演讲
首先,武幼辉先生介绍了证券研究和学术研究的区别。一是核心任务上的区别,证券研究将为二级市场服务作为核心任务,而学术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形成独具创新点的理论体系。二是研究思维上的区别,证券研究主要在“2+1”思维(其核心为预期思维、交易思维与边际思维)和“存在、认知与符号”等思维框架下进行,而学术研究的思维方式宽泛,具有普遍且独特的作用,以研究复杂问题,主要思维方式包括问题思维、机理思维、时空思维等;三是研究方法上的差别,目前常用的证券研究方法大体包括基础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投资组合分析等,而目前常用的学术研究方法大体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分别回答“是什么”和“怎么做”两个问题;四是研究深度上的差别,学术研究的深度往往超过证券研究的深度,但证券研究更有广度,是跨学科的结合(普世的智慧)。除此之外,还有研究方向、研究时效性和研究对象上的差别。从以上区别中同学们对证券研究和学术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二者所需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接着,武幼辉先生介绍了卖方研究和买方研究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股价经过人们各自的思考和加工(逻辑)形成预期,其本质是众人的内心世界。基于此,证券投资其实是在卖方、买方配合下,完成由物到心(卖方),再由心到物(买方)的过程,卖方研究分析师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符号世界和客观世界,并最终形成对上市公司的看法和预期(内心世界),而买方研究需要对各方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并结合自己的深入研究全面考察众人的预期和认知。因此,卖方买方应充分交流,相互配合。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好比是驾驶员,分析师好比是坐在副驾驶边上的向导,手里拿着一堆资料。如果掉进深洲,向导损失的是名声(未来的市场份额),获得的是内心谴责(有些向导有,有些向导没有),车手损失的则是名声(未来的市场份顿)加上一定价值的车辆(当前的资产,真金白银),反之亦然。
武幼辉先生演讲
最后,武幼辉先生从研究对象出发,详细介绍了证券投资研究中的宏观经济,结合中国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经济增长的来源、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经济周期相关理论、资产价格表现和大类资产轮动,并指出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研判资产价格的表现。武幼辉先生以两种投资框架——美林时钟投资框架和货币-信用时钟投资框架——在中国检验的例子做收尾,从股票配置策略、债券配置策略和商品配置策略对二者进行了收益率比较分析。这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
学生积极提问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对买方研究的国内外区别、买方研究所需要的人才及能力、疫情常态化对资管市场的资源和挑战乃至个人的规划与选择等问题跟武幼辉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武幼辉先生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回答,本学期第五次金融高管系列讲座在愉快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