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焕新颜,高质量发展谱华章——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师生党支部走进康鹭开展结对调研活动
城中村是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2024年3月29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获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成为全国首个专门针对城中村改造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对于超大城市广州来说,城中村是城市发展留下的特殊印记。
为深入了解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情况,5月17日上午,学院党委组织经济学专任教师第一党支部、经济系硕士生党支部,共计29人,一同前往凤和经济联合社(简称“凤和联社”),实地调研康鹭片区城中村综合改造项目,开展学院师生党支部与网格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岭南学院党委副书记樊峰会、新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文锋、岭南学院经济学专任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李兵副教授出席本次活动。

师生一行首先到达康鹭片区内的凤和联社党群服务中心,受到联社工作人员的亲切接待。凤和联社党建办主任冯志铭为大家介绍凤和联社以及康鹭村的党建情况、历史起源、特色产业。

参观后,队伍一行前往会议室,开展结对共建签约仪式以及城中村改造座谈交流活动。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龙头作用,岭南学院经济学专任教师第一党支部、经济系硕士生第一党支部与康鹭片区第五网格党支部、鹭江第一经济社党支部结对为党建共建合作单位。

会上,张文锋副书记对岭南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康鹭片区第五网格基本情况。

樊峰会副书记介绍了中山大学和岭南学院的基本情况。她表示,本次活动是学院师生党支部第一次与网格党支部联合共建,希望能够为康鹭片区城中村综合改造提供自身专业领域范围内的帮助和建议。

接着,师生党支部成员代表与包括2024年“海珠好人”(候选)朱秀珍主任在内的康鹭片区旧城改造一线工作者、企业代表就城市旧改与产业发展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随后,师生前往珠江国际轻纺城27楼进行参观,进一步了解了康鹭片区基本情况、现状突出特点、改造难点、现有改造成果和分期改造计划,并从楼顶俯瞰康鹭片区,实地感受改造现场。
参与同学感言
“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次调研给予了我一次宝贵的深入基层的机会。在听取康鹭片区工作人员、企业代表的发言后,我了解到纺织行业在康鹭村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深深感到基层治理的不易。无论是疫情防控,村貌整治还是城市更新,党员干部都冲锋在前,身体力行,这更加坚定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李明轩
在参访过程中,我了解到海珠区政府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取得的进展,以及制衣厂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心中的苦衷。“夹层”、“连廊”、“彩钢瓦”……一个个陌生的字眼使我深刻地感受到拆迁工作的不易。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为制衣厂提供企业数字化服务的东纺科技公司,这家公司提出了一种解决当下拆迁工作痛点和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能方案。希望未来能有越来越多的“东纺科技”站出来,共同推动康鹭片区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刘海鹏

通过本次活动,师生党支部共同走进康鹭片区,与网格党支部携手,积极探索并创新“学校+网格”的党建模式。这不仅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基层,走进城中村,去了解城市发展、基层治理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让老师深入一线,获取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第一手资料,扎根中国大地做学问,运用中国理论讲好中国经济故事,为新时代中国城市更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