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院经济系硕士生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2022年10月28日,岭南学院经济系硕士生党支部邀请学院党委委员郭凯明副教授为党支部全体党员讲党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郭凯明副教授从多个维度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解读。郭老师讲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和深刻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对共同富裕的具体阐述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些表述进一步表明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延续了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的谋篇布局,这些方面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将长期成为新时代经济工作的重心。

此外,郭凯明副教授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点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以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表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上,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安全始终是保障发展的坚实基础。最后,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习近平经济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和自身专业相结合,领悟体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从中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本次学习在支部同志的掌声中结束。支部学生党员一致表示,这次专题学习使得自己对习近平经济思想有了新的理解和领会,郭老师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系统解读令人受益匪浅,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将会重点关注这些经济热点话题,努力学习,认真科研,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学习心得摘录
张哲:
郭凯明老师为我们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郭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的几点体会。首先是在选择经济金融研究内容方面,接下来重点是教育问题,所谓“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除了教育问题外,还要关注科技问题、人才建设问题以及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经济学问题,不仅仅要关注发展,还要考虑安全问题。其次,在经济建设领域,要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制造业强国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还有与数字经济相关的领域和产业,如绿色环保、物联网、房地产市场等等。最后一点感触是关于共同富裕的问题。共同富裕问题是我们追求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不是搞平均主义。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对高收入人群进行规范。发展我国的经济要把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下一步,我将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作为一名研究生,青春永向党,努力学习,认真科研,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美好发展前景贡献力量。努力做到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徐子川:
通过郭老师的解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强调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不同事物之间,而且表现在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且相互联系的事物和要素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各类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解决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不可能将各区域割裂来看待的,这也是不满足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的。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深刻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将眼光放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脱贫攻坚的胜利,也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
郑祖扬:
通过本次学习,我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摒弃了西方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分配结构,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独特品质。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公平分配性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这一思想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与西方经济学单纯以资源配置效率作为经济发展落脚点不同,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