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快讯:儿科医生夏凯莉-人生无事“小儿科”,学习须臾不能止 | 俏佳人专访

发布人:余曙暑

 

四季不会停止更迭

夏院长似乎也不会停止学习

她俨然是一位行进的“学者”,在不同的人生赛道诠释着学习的真谛。

作为医生,她深耕儿科临床工作三十余载,成为知名儿科医生,提出“儿童全科”概念,一站式解决父母与患儿的看病困惑。

作为管理者,她报考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引领着医院这艘巨轮向正确方向前行。

作为母亲,她认为“鸡娃不如鸡自己”,言传身教成为孩子成长强大的内驱力。

她就是广州和睦家医院院长、首席儿科医生、医学博士夏凯莉医生。

今期,俏佳人专访特邀夏医生,看她如何通过学习,成为优秀的医生、管理者,以及更好的自己。

 

一、儿科不是“小儿科”

行医,是爱的艺术,对于儿科来说,尤其如此。

在这里,医生们接触的患者都是孩子,他们有体征却不一定说得清楚症状,需要医生专业诊疗,因此儿科也被称为是“哑科”。

“一直以来,医学界流传着一句俗话,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但我不这样认为,儿童是生命的源泉,他们重获健康使我收获极大的快乐和成就感。”

20年前,还是实习医生的夏凯莉跟着导师救治了一位重症肺炎患儿,在大家努力下,孩子从入院时的病恹恹,到出院时恢复往日的活泼机灵。当孩子离院时牵着她的手走过医院长长的走廊时,也把她的从医方向牵向了儿科的道路。“我觉得孩子治愈后的微笑,就是儿科医生最大的满足感,我非常享受那一刻。“夏医生说道。

毕业后,她成为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而后到美国乔治亚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留学归来,在机缘巧合间与广州和睦家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也是在这里,她提出了“儿童全科”的概念,开展了儿童保健防病、儿童疾病看诊以及儿童急诊的三位一体一站式服务模式。

“如果一个宝宝,皮肤有湿疹问题,眼睛好像有点斜视,还有点过敏性鼻炎,而你作为家长,到医院发现要辗转几个专科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是否会觉得崩溃?”夏医生道。正是目睹这些难题,儿童全科的存在就像给举头不知问诊何方的家长,一个最明确的指引,一站式解决患儿的疾病和家长的困惑。

儿科医生治好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更是一个人的人生,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最大的幸福感,不就是有机会看到自己救治的孩子健康地长大成人吗?”

爱与新生,总能给她带来慰藉,激励着她不断学习和前进。

 

二、“回炉重造”的人生

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医学知识的夏凯莉,渐渐地从一位专业儿科医生,向着医院管理者的人生赛道前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实告诉她,学而优则仕的道理未必可行。

“在外国,通常有两种方式可以成为医院管理者,一种是从医生开始,而另一种是从职业经纪人起步。”哪种途径更好,见仁见智,但对于她而言,从医生到管理者,她感受到了局限性。

于是,她萌生了“回炉重造”的念头。

2018年,年近知天命的她,毅然决定重新回到校园,报考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招生的教授问她,作为一名临床医学博士,知名的儿科专家,你为什么来读这个课程?她很直白地回答:作为医院管理者我要看懂财务报表。

“从医30年,我自信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儿科专家。但在医院管理方面,仅仅站在医疗和医生的视角是不够的。最基本的,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报表,如何高效地察觉数字反映的问题,用运营知识精准做出判断,开拓市场,这是我迈上院长岗位的当务之急。”

角色不一样了,视角也不一样了,驾驭着医院这艘巨轮前行的她,用学习不断地去调整前进的方向。

“其实做医生有各种各样的道路,不仅可以做救死扶伤的医生,还可以经过学习成为一名医院管理者。”夏医生希望,通过自身的变化去激励更多专业技术类的学生,通过再学习成为各种商业人才。

“我很感恩自己是从儿科医生走到了医院管理岗位,这个视角兼顾能力更强,医生的同理心,细腻的感知,都为管理带来更多助力。”

 

三、仁心仁术缺一不可

在夏医生的诊室里,患者的感谢卡贴满了整整一墙,每一张贴纸背后都是难忘的故事。

有一次,一位焦虑的妈妈来到她的门诊,当时宝宝已在公立医院解除了疾病的困扰,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医生并没有向妈妈说明宝宝的病因,也没有解释治疗方案。妈妈放心不下,找到了夏医生。通过一番耐心解答,焦虑的妈妈豁然开朗,回家后,她给夏医生写了一张很长的感谢卡,里面写道:夏医生,因为认识你,让我在午夜被孩子的哭声惊醒时不会那么害怕。

“这位妈妈对我的感谢,让我发现获得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并不难。”夏医生认为,一名医生的价值应由其为患者提供了多少服务来衡量。为此,和睦家医院引入了NPS患者满意度调查系统,问卷中,其中一个问题是“你会向你的亲朋好友推荐这位医生吗?”患者可从0~10分打分。

“只有达到9分以上,才意味着医生的服务是达标的。”

在她心中,理想的医生模样,不但要在医疗上持续创新,还要用心关怀患者,医患之间互相尊重,成为值得信赖的医生,“这合起来就是我们医疗的价值观——「I care」。”

漫长的行医生涯教会了夏凯莉一个真理,仁心仁术缺一不可,“在严肃的医疗服务背后,我们也看重人文关怀。”在和睦家,医生不是以叫号的形式面诊病患,而是拿着病人的资料,到等候区域与病患问好,再到诊室进行下一步问诊。

“有人觉得这是高端医疗的服务,的确,高端这个词易让人误解为昂贵,但价格高不等于高端,而应该是富有人文关怀的高品质医疗服务。”

站在病患及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治愈疾病的同时,也传播了重要的理念“防病大于治病”。在儿童保健这一领域,很多妈妈在医生的调教下,甚至成为了医生妈妈。

高深、严肃的医学就像一颗核桃,而夏凯莉把它坚硬的外壳敲开,让患者和家属看到里面温暖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她选择成为一名儿科医生时,最初的梦想。

 

四、鸡娃不如鸡自己

“我妈妈对病人总是这么细致贴心,有时候甚至回邮件打电话,百问不烦,但对于我,她就两句话,多喝水,早睡觉。”这是夏医生女儿对妈妈“爱的抱怨”,也是真实的写照。

回想孩子的成长,夏医生自省陪伴的时间太少,“医生的孩子早当家,有一位做儿科医生的妈妈实在没什么值得羡慕的,我和我的家人都为此牺牲了不少,有看得见的幸运,也有看不见的唏嘘。”

但这并没有影响夏医生成为孩子的榜样,成为更好的母亲。

在读EMBA的时候,她与远在海外的女儿视频聊天,突然发现俩人居然在读同一门课程——管理会计学,“女儿觉得妈妈工作这么辛苦,还能抽出时间努力学习,作为大学生的她更要学好,成绩也因此突飞猛进。”

学习路上,惊人的巧合还出现在其儿子身上,二人互相激励备考语言考试,还碰巧在同一天同一个校园同场竞技,儿子去考托福申请梦想的大学,而妈妈则去考雅思完成学业,他们是生活中的母子,也是学习路上的战友。

“学习是终身的事业,你的努力和勤奋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一生。”

学,是学无止境;习,是习得人生的本领,保持终身学习的夏凯莉,让自己保持紧跟时代变化,职业需求的能力,在不断地攀越高峰后,再次找到下一片仰望的星空。

那是将思想酿成学识的途径,也是将灵魂修炼成珍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