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级社的魅力:互助共勉,团结上进
岭南级社的历史,其实就是岭南精神的培育、成长、发扬的历史。在级社形式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正是求实、奉献、互助、进取的优秀传统。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红灰儿女,也许不一定要拘泥于级社这一组织形式,但却不能忽视级社这个名称所代表的岭南精神的深刻内涵。
一、社名,寓意未来憧憬/岭南典故

岭南有级社。同一级社的同学一起学习、生活、组织活动,毕业时共同建立一本留念册。他们拥有自己的社旗、社歌、社名,英社、风社、真社、中社、荣社、超社……
当时,岭南大学包括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大学、附中、附小以及各地分校。大多数同学在附小毕业后直接升上附中,许多人又在附中毕业后考入岭大。多年的同窗之谊,使同学们情同手足,感情日益深厚。为了恒久维护这份得之不易的纯真感情,从小学四、五年级起,每届学生都会以级为单位,在老师的帮助下成立级社。每一个级社都拥有自己的社名、社旗,甚至社歌。社名往往寄托着各社同学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或根据岭南典故命名。社旗则为以岭商校旗中的红色或灰色为主色,或以“红灰狮子”传统中的狮子为图案。至于社歌,更是最能表达社员心声的一种方式。“记取励志青云莫视等闲,他日安危倚仗手足相关”(励社社歌)。“公理泯灭,狂澜中正需中流柱.晨光儿女永前进!秉火炬,破黑暗!”(曦社社歌),从歌词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岭大一代代有为青年的团结向上的精神,感受到他们一片虔诚的赤子之心!
二、岭南级社积极向上,演绎精彩

在那个国家民族的危难之秋,岭大的级社是由一个个积极向上,充满救国救亡的正义感与使命感的分子组成的团体。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为证: 1921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国十周年纪念日,辛社同学全体佩黄花于襟前,“所以表哀思而励来者也”;
1924年“沙基惨案”,岭南儿女奋起反英爱国示威,老师区励周及两位同学壮烈牺牲;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岭南大学师生是全省第一个设置灵堂,沉痛哀悼孙中山先生的;
1931年,日寇侵占我东三省,岭大学生们游行示威、宣传抗日,广州街头高高扬起了岭南的红灰旗帜;
1939年,学生们组成学生慰劳团,长途跋涉到广东曲江地区慰问英勇抗日的第十二集团军将士……“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那一代的青年就是唱着这样豪迈的《毕业歌》,微笑着勇敢地迎接时代的风雨。
岭大的级社是由一个个好学善思、兴趣广泛,胸怀宽广的分子组成的团体。他们读书看报、事事关心。不仅在各自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更把校园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
1936年开始播音的岭大广播台台址设在物理学系的物理展览室。它专门播放校内各种团体或个人主办的学术演讲,或校务报告,以及音乐节目,每星期播音一次,为校园平添不少生趣。
关于演剧的报告更为有趣,1919年,莎翁名剧《驯捍记》被学生们搬上舞台,为母校建大学宿舍筹款。1921年一社聚会上,仅仅三位同学竟能先后串演戏剧三出:西文剧《防盗钟》、粤语白话剧《错得好》、广东锣鼓剧《张良进履》,令人叹为观止。
当日历翻到新世纪的今天,当维纳斯杯歌手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星海爱乐协会活动引来如许知音,校园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候,有没有人知道,那么多年以前,在康乐园有一群年轻人像我们一样年轻过,生活过,精彩过呢?
岭大的级社是由一个个充满运动精神的分子组成的团体。
热爱体育运动是岭南人一贯的特色。据校友回忆,“岭南人喜爱。体育运动,逢参必胜,雄心百倍,因而一个个都‘粗黑大只’,又靓又聪明,属于领导社会新潮流的一族。”各个年级普遍组织球队:有篮球、足球、排球、绒球(网球),还有游泳队和田径队等等。
“红灰狮子勇猛奋斗,夺得锦标回”。仅在1921年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上,岭南共得93分,获得全场冠军。其中一英里接续(接力跑)、半英里接续、掷铁球(铅球)、跳高、低栏、一百码、一百码高栏等项目均夺得冠军。在远东第三届运动会上,石汝璋代表中国出赛,获排球团体冠军。远东第四届运动会,更有四位岭南健儿为祖国捧回了篮球金杯……
三、薪火相传,岭南学子爱校爱友

时光的流逝竟如白驹过隙,一仰成秋。然而随着岁月变迁的可以是青春年少的容颜,可以是人面世事的沧桑,却不会是岭南学子爱校爱友的深情。完全是自然而然的,这种炽烈而醇厚的感情一经遇到宽松祥和的社会氛围便迸发出温暖的火花。
1988年,岭南大学成立100周年大庆。全球各地的校友奔走相告,口口相传,不远万里汇集到广州康乐,不为别的,只为了向亲爱的母校敬祝芳辰,与亲爱的同学聚首一堂。辉煌的中国大酒店丽晶殿筵开100席,正象征着百岁岭南,万象更新。各级社的社旗在会场上争辉斗艳,老校友们重又站在当年的社旗之下,脸庞上又洋溢出青春的光彩。
1991年,爝社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庆典,六十余位校友重游了魂牵梦萦的母校。怀士堂、西大球场、黑石屋、附中宿舍(现哲学系)……都曾留下他们少年时的欢乐和梦想。今日故地重游,当不只感叹“少小离家”,“早生华发”,更多的是寄托了级社同学之间的深情厚意和对母校的深深眷恋。
1993年,荣社毕业离校金禧纪念。荣社社歌在台上响起:“荣社好友,携手同行”,“天长地久,团结精诚,或在东,或在西,永眷故情,进德修业,为国争荣”。50年弹指一挥间,白了少年头,却没有冲淡同学好友的真挚情谊。难道说人们的心灵竟能战胜主宰一切的时间?爝社钟泰谦学长用这样一句话做出了回答:“同学时代建立的友谊是纯朴无私的,我们的友谊是雪白无瑕的,如水一般清澈。只有互助互勉,共同上进,没有嫉妒和欺诈,而情感又是何等热情澎湃,团结精诚。”
也许这,就是级社的魅力。
现今,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仍延续着级社的传统。作为岭南精神薪尽火传、代代相承的标志,级社正继续号召着一代代新的红灰儿女,“世路同携手,勿作风云散,友谊结牢固,弗愆更弗断。”